73882必赢网页版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
能源与动力工程
1、专业介绍
能源动力科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是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中的基础性、关键性、支撑性、驱动性学科。主要研究热能、光能、动能和势能等能量形式向机械能、电能等形式转化或逆向转化过程中的规律,以及研究实现这些转化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
我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主要针对车辆动力需求,解决从汽、柴油到热能再到机械能,氢能到电能再到机械能,以及电能到机械能的转换过程,对应的能量存储、转换装置的设计开发、智能控制、与车辆匹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人才。
2、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厚基础、强能力、重特色、高素质”为目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秀、素质能力卓越,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适应国家能源及动力系统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胜任能源及动力机械产品设计开发、试验、制造等领域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支撑行业发展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流体动力学基础、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特色课程:汽车动力系统开发与项目管理、汽车动力系统创新设计方法、热能与动力机械控制基础、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发动机设计、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燃料电池基础、电动汽车设计基础、智能车辆控制基础。
3、专业特色与优势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沿革
专业实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的特色专业之一,是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该专业拥有国内五个国际汽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PACE”中心、全球顶尖汽车动力系统研发机构“Ricardo”培训中心,建有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1个、新能源汽车科学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基地6个,为本专业学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其支撑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
该专业始终坚持以特色创优势,紧跟世界能源与动力学术发展前沿,紧贴国家能源战略及动力系统发展需求,重点开展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技术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视与汽车行业的紧密合作,主要以学校汽车行业董事会单位为依托,建立了多个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实行“政产学研用”发展模式,组建了由地方政府、高校、企业等10余家单位组成的湖北省汽车零部件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武汉市共建了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成果研发和产业化,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培养特色:
(1)构建了以汽车为对象、凸显新能源动力系统特色的课程知识培养体系
本专业围绕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重大需求,不断优化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在车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及混合动力系统领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意识突出的适应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2)构建了与行业密切结合、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习实训平台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学校的行业特色优势,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和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建立科学的校企互动机制,完善校内师生到校外教学基地和相关企业生产一线实践与学习、相关企事业的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不断提升实验实践教学质量。
(3)构建了课内课外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创新创业能力拓展体系
依托“引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梦工场”,大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0余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系列赛事、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等国内知名赛事中获得奖励数十项。
4、学生毕业发展情况
就业情况:本科生毕业5年后,90%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取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进入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超过7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评价优秀率超过80%。2022届毕业生共146人,就业率为95.2%。
单位性质:国有企业就业占比36.76%,合资企业就业占比32.35%,民营及其他企业就业占比30.89%。
地域流向:就业地域主要流向湖北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
行业分布: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占比83.3%。面向世界500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比例为77.6%。
知名企业:一汽解放、一汽大众、东风技术中心、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中国重汽、广汽三菱、广汽新能源、比亚迪新能源、特斯拉、宁德时代、潍柴动力、广西玉柴、康明斯、法士特等。
升学与出国(境)情况: 2022届毕业生升学与出国(境)共71人,其中国内升学69人,占比48.63%,出国(境)2人,占比1.37%。
国内升学去向:主要进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以及我校等“双一流计划”建设高校深造。
出国(境)去向:主要前往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国际化交流和深造高校包括美国普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伯明翰大学、考文垂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等。
优秀学生代表:
杨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1802班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平均学分绩点4.143,位居专业第一。曾担任班级班长;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勤奋好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国家二等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现已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
杨雨卓,能源动力工程专业能源1901班学生,综合测评排名专业第四,班级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及称号;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以学生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篇。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杰出校友代表:
丁汉初,本专业1982届毕业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原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杨 青,本专业1988届毕业生,现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刘 伟,本专业1991届毕业生,现任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
谭贵荣,本专业1992届毕业生,现任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